七上到九下年级文学常识
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 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是苏联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史三年写成的,该书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越的斗争生活。
初中文学常识必考知识归纳如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古人也称诗三百。根据曲调分风、雅、颂三大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形式以四言为主。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我们读过的篇目有《关雎》《蒹葭》等。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宋濂二三事文言文
隔了些日子,太祖又召宋濂去,问到关于群臣的好坏,宋濂只挑那些好人好事作并说:“正派人和我交游,我了解他们;那些不良之辈(不跟我来往),我不了解他们。” 《明史.宋濂传》文言文翻译 译文如题: 宋濂, 字景濂, 其祖先是金华潜溪人, 到宋濂这一辈才迁至浦江。
洪武二年皇帝下诏书修订元史,这一年八月史书写成,(宋濂)被授予翰林院学士之职。 这时,皇帝注意文治,从四方征召儒士张唯等几十人,选取其中年少并且才华出众的人,提拔做了编修,命令他们进入到宫中的文华堂修习学业,命令宋濂做他们的老师。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不久就主持《民报》……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雄捷:谓胜利。金王若虚《故朝列大夫刘君墓碣铭》:“数奇不偶,累举未从……一旦雄捷,喜出望外。”明徐渭《书红眼公传》:“与祝融、回禄争雄捷。”2试:试任。2寇边:侵犯边境。

语文会考说明有没有详细的文学常识总结
简介:高中物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著作是《文心雕龙》,作者是南朝的刘勰。我国现存最早的“志怪小说”是晋朝干包的《搜神记》,“志人小说”(又叫“逸事小说”)是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兼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手法。记叙文一般要求内容具有六要素,即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和结局。⑵、议论文 是作者对事物或人发表看法、评价。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初中语文的文学常识总结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讯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10篇。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知识总结 中国作家作品 (一)春秋时代 l 《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雎》《氓》、《伐檀》、《硕鼠》、《七月》。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朝花社】有鲁迅发起和领导的文学社团,1928年秋成立于上海。该社曾出版《朝花旬刊》。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记《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
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必考知识归纳如下:《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内容汇总如下:《论语》: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孟子》:儒家经典,阐述了孟子的思想和观点。《史记》:司马迁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三国演义》:罗贯中著,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西游记》:吴承恩著,讲述了唐僧师徒取经的传奇。《水浒传》:施耐庵著,描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凤、雅、颂”三大类 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2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选取题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选取题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智拓法律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词性实词与虚词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有哪些
.行(走) 衣(穿) 艰苦(艰难) 以中有足乐者 5.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勉励马生要珍惜眼前优越的学习条件,以读书为乐,勤奋学习。
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 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借鉴答案:C B A B 送东阳马生序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点明了写序的原因和意图,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2赞扬马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2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与太学生的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2现在的中学生,认为“读书苦,”几乎成了口头禅。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 (2008湖北省咸宁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人物常识和宋濂人物介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更多关于宋濂人物介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